中醫之言:反覆生痱滋 別當小事
發布時間: 2015/05/08 15:08
最後更新: 2015/07/23 15:20
不少人生痱滋,只會到藥房買點外用消炎殺菌藥膏、中藥西瓜霜之類塗一塗,又或者飲涼茶,過幾天就好了,用不著找上我們中醫幫忙。雖然我自己從未生過痱滋,但我對它一點都不陌生,病人經常對我繪形繪聲的描述。有時看到他們的表情,也能感受到他們的痛苦,輕則患處疼痛,重則可發燒或者引發偏頭痛等,可謂寢食難安。
早在明朝時期,當時流傳最廣的醫書之一《證治準繩》就有相關的記載:
“口者,脾之所主,胃大腸脈之所挾。"
“膀胱移熱於小腸,膈腸不便,上為口糜。”
“少陽之複,火氣內發,上為口糜。”
“口瘡有二:一曰熱。經云∶少陽司天,火氣下臨,肺氣上從,口瘍是也。二曰寒。經云∶歲金不及,炎火乃行,複則寒雨暴至,陰厥且格,陽反上行,病口瘡是也。”
我們今天所說的痱滋,就是古時的口瘍,即口腔潰瘍。古人甚至把它細分為口糜和口瘡,前者可理解為口腔糜爛,後者則是口舌生瘡,兩者略有不同。古人認為口腔疾病反映脾脏和胃腸經脈的失常。
涼茶和龜苓膏藥力不足
痱滋有實火、虛火之分。實火又可再分至心火或脾胃積熱;虛火則可分陰虛火旺和氣虛火旺。平素大家飲涼茶,其實只適用於病情較輕的實火症,而龜苓膏則只適合陰虛火旺人士。
兩者皆屬食療性質,藥力未必足夠。中醫如何治療痱滋很視乎每個人的體質、病情的輕重和病程的長久,以下供大家一個簡單的參考:
病程過長 慎防舌癌
我們也不可小覷痱滋,古人一早就認識的舌癌早期的表現和它十分相似。舌癌多為心脾之火夾痰上升,多發於舌兩側邊緣或舌尖的下面,初期腫物如豆,堅硬,漸大如菌。如果你的痱滋經中醫、西醫治療超過4個星期,都未見好轉,穩妥一點的做法,就是去抽組織檢查。
我就親自診斷過兩個舌癌的病例,兩人最初都自以為生痱滋,但經數星期也未見好轉,中醫著重的舌脈也和常人有很大的不同,最後抽取組織檢查,確診早期舌癌,要做手術切除,及後同時用中藥改善體質和穩定病情。
老生常談也要說了,大家要做好口腔清潔,戒煙、戒烈酒等致癌物,早休息,多吃水果,保持心情健康,痱滋自然會少一點。
作者簡介:
80後註冊中醫師,康河中醫診所創辦人,醉心研究人體和社會的奇難雜症。曾獲英國外交部志奮領獎學金,留學劍橋。個人網誌《中醫爸爸》。
撰文 : 古鎧綸 康河中醫診所註冊中醫師 (網誌:中醫爸爸)